咏春拳攻守兼备,刚柔并济,拳快而防守紧密,马步灵活而上落快,气力消耗量少。咏春拳用“寸劲”来攻击和防守,理论和心法方面注重中线,长处在于埋身搏击。
咏春拳是一种十分科学、实战性强的拳术,攻守兼备,刚柔并济,它拳快而防守紧密,马步灵活而上落快,气力消耗量少。咏春拳用“寸劲”来攻击和防守,理论和心法方面注重中线、埋跨、朝面追形、左右兼顾、来留去送、甩手直冲等,长处在于埋身搏击。
中线理论的中线是指由人体头顶至尾闾一线,在进攻时,咏春拳要求拳手沿着自身中线向敌方中线攻击,这是敌我之间的最短距离,同等拳速,拳轨近者当然较快击中。向敌方中线攻击,对方也很难卸力,而且受力也较重。李小龙曾跟随咏春拳一代宗师叶问系统地学习过咏春拳,李小龙创立的截拳道与咏春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李小龙常常在一英尺处将对手击倒在地。这种技术与咏春拳的中线理论有关,是最具有实用价值的中国武术体系中拳理论的一部分。
由于咏春拳的发力基于身体的中心线,这就使得拳手出拳力量直接来源于其身体背部的大肌肉群,这种发力方式与那些力量来源于腰与臂部肌肉的武术体系形成鲜明对比。咏春拳斗士出拳时,他的肘部也在寻求自我身体的中心线。当肘部寻找到自己身体的中心线后,身体与手臂在一条直线上的冲拳能产生令人意想不到的强大力量。
据传,咏春拳是福建严咏拳(咏春二字之意为美丽的春天)根据蛇鹤相斗的形象创编而成的。传说大约在清嘉庆十五年间(公元1810年),在福建泉州有位武林高手名叫严四,因触犯了官府的法令,被迫逃避官府的追捕,而携带其爱女严咏春从泉州逃难至一个小县城的近郊隐居起来,为了生活而做起了卖豆腐的行当。严四的女儿严咏春,自幼随父练武,身体壮实,容貌秀丽,武艺较好。有一天,严咏春到河边洗衣,看见河岸上有只白鹤与一条大青蛇互相搏斗,观望许多,心里顿有所悟。回家后她暗自揣摩,吸取当时福建永春一带流行的拳术,并将白鹤拳中的动作与少林搏击的招法揉入,创编了一套适合自己演练的拳术。
到后来,有位江西商人梁博俦,其曾学艺于河南少林寺,路过严咏春家附近的客栈投宿,无意中在月色下看见了严四父女在磨盘旁边练武的场景。他见得严咏春生得艳如桃李,武功深奥,心中顿生爱慕之情。后经过多次交往,并经过共同切磋技艺,梁博俦对严咏春愈加心悦诚服了。这使得中年丧妻的梁博俦不禁萌发了与严咏春共结百年之好的念头。于是梁博俦便托人前去说媒,向严四父女表白心意。严四只见梁博俦相貌端正,举止大方,知识广博,加上其又是少林同门中人,便应承了这门亲事,后遂招梁为上门女婿。
二人成婚数年后,严四寿终正寝,夫妇二人将严四安葬后便返回江西另谋生活。不久,因兵匪为乱,二人又由江西辗转至粤北南雄县,做些小本生意以谋生活,期间并设馆授徒,传教拳术,并将所教拳术正式取名为“咏春拳”。
约在嘉庆二十年(公元1815年),梁、严夫妇把武馆迁至广东肇庆府继续授徒传艺。当时,由佛山到肇庆的红船戏班黄华宝(武生)、梁二娣(武旦)、阿锦(大花面)、孙福(小生)四人结识了梁严夫妇,期间一起拜师学习咏春拳。红船戏班成员回到佛山后,传授了咏春拳术。
黄华宝在其晚年期间居住佛山,把咏春拳术传授给赞生堂药材店少东梁赞。梁赞利用药店开馆授徒,前来求技者较多,其首徒有陈华、陈贵、梁奇等人。其中陈华学成后返回顺德原籍设馆授徒,传教于陈汝棉、吴仲素等人。另一支是郭宝全、阮济云、阮奇山、姚才、叶问等人。其中,姚才又传给姚祺、梁权等人。至此后,咏春拳支流繁衍,经过多年的相互传授,已人材辈出,枝繁叶茂。
小念头是咏春拳最基础、最根本的套路,在咏春拳传统的教与学中,师父多数认为小念头没学好,就不用谈学好咏春拳了,因为小念头是如此的基本和重要,所以有学好小念头,就等于学会了一半咏春拳的说法。
小念头与大多数武术的套路都有迅捷、飘逸漂亮的手法和步法组合不同,咏春拳的套路一向没什么观赏性,其中尤以小念头为甚。小念头可以说根本没有步法或腿法,整套拳都是站在原地打的,不懂的人甚至会觉得这套拳看起来很死板。然而实际上,小念头几乎包含了咏春拳所有的进攻和防御手法,从最重要的日字冲拳、侧面攻击的杀颈手,以及摊手、膀手、拍手、挭手等所有的防御手法,乃至于锻炼手腕灵活度的圈手,在小念头中都会得到锻炼。只要长期练习小念头,你会发现自己不知不觉中已经熟练了咏春拳所有的手部动作。
小念头也包含了咏春拳的许多重要实战原则,如正面朝形、守中用中、不动肘防御原则等。正因为小念头没有步法,全部都是正面朝前的动作,你就不得不习惯咏春拳的正面对敌形态;而小念头所有的动作都严格遵循中线原则、以肘部为轴心去运作,自然而然就有了咏春拳实战的基础功力。练习小念头时,很重要的一点是放松,绝对不能全身绷紧的去打。事实上除了日字冲拳以外,其他动作最好都放慢地去打,特别是“一摊三伏手”这个锻炼手腕灵活和卸力的动作,更要缓慢、松沉地去打。这样长期下来,自然就能练出咏春拳外松内紧、由外透内的功力。
咏春拳的教与学中,学习完小念头之后,接着会进行一些基本的连环日字冲拳、侧身马、转马、进退马,以及基本的黐手教与学内容,然后是开始进行寻桥教与学套路。寻桥,是流传叶问系咏春拳第二套拳法,与佛山代表性咏春拳有所不同。寻桥,配合了马步、身法及腿法(脚法),严守上中下三路,并伴有攻击动作。咏春拳有三式拳法,即直线冲拳、抽撞拳(抽拳)、勾撞拳(勾拳),在寻桥中则收录了抽撞拳。
标指,顾名思义就是手臂如标枪一般,弹抖有力,且力可穿透。手臂完全伸直时,标指比拳的攻击距离远,有上、下、左、右、前、后六个攻击方向。标指主要用于咏春拳的后期训练,手法灵活多变,刁钻毒辣,是咏春蛇形的一种高级技法。上标指的攻击位置为对手肩膀以上,包括喉部、下颚、眼睛等部位。
标指,在流传叶问系咏春拳中为第三套拳路,也是最高级徒手套路。标指,在过去属于本门功夫中的不传之秘,因为它过于狠毒及杀伤力太大。标指的用力特点就是“爆炸力”的高效运用,也就是在动作放松的基础上闪电般地攻出,然后在拳头或手指接触目标的瞬间突然发力去攻击对手最脆弱的要害部位,命中目标时具有强劲的穿透效果。由于动作是放松的打出,且在极短的距离内发生,因此更增加了对手的防御难度。
标指与小念头及寻桥的区别,很明显的一点是在巧妙运用中、长距离攻击技术的同时,更擅长于中、近距离的贴身搏击,如肘击的运用便成为咏春拳的一大杀手绝招,还有就是几势摔法的灵活运用,如抓拉摔与挭拦手等等。另外一点,就是它特别强调步法的有效运用,前两套拳术没有有关步法的专门训练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