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五祖拳具有勇猛彪悍之形,雄伟磅礴之势,动作简练,拳势激烈,富有阳刚之美,劲力浑厚刚强,发劲讲究力催三关、运腰送肩,有“金刚劲”之称。
少林五祖拳也称为南少林五祖拳,本发源于泉州少林寺,是南少林武术体系中主要的代表拳种,居福建武坛七大拳种之首。相传,清代乾隆年间(1735—1796),泉州少林寺曾被焚于大火之中,其寺僧几乎全部覆没,只幸存5位清字辈的和尚:清草和尚蔡德宗、清芳和尚方大洪、清色和尚马超兴、清如和尚胡德帝、清生和尚李释开。这5位和尚逃离后,继续以传教少林武术为使命,于是这泉州少林寺的南少林拳术就传播于民间,这5位和尚被尊称为“少林五祖”,故其传播的南少林拳术就称为“五祖拳”或“少林五祖拳”。
少林五祖拳具有勇猛彪悍之形,雄伟磅礴之势;动作简练,拳势激烈,富有阳刚之美;劲力浑厚刚强,发劲讲究力催三关、运腰送肩,出拳要求以点着力,有“金刚劲”之称。拳术包括了太祖、罗汉、达尊、行者、白鹤五派拳术之精华,有其独特的风格和鲜明的特点,
少林五祖拳强调运功发劲要与运气密切的结合,有独特的狮子吼运气法;步法稳健,要求“四点金”落地,十趾翘则足力生,兜前足以固膀胱,夹裆、束臀、提肛而锁真气。身形强调百会提则头挺,牙关起而项强,两肩坠而心胸守;手法讲究吞、吐、浮、沉;桥法讲究过、添、断、粘;拳法讲究重与快;腿法讲究低与冷。
少林五祖拳技法的应用上要求技不离中门,出手对子午,垂肘不露胁;运招要求招中藏招、招上变招;技击总诀要求:以静待动,后发而制人;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以速御迟,用快制敌;以虚击实,出其不意;以拙制巧,待时而发。
总之,少林五祖拳是架势较小、拳法多而腿法偏少的拳种;集形、法、气于一体,具养、练、修之功能;以刚猛著称而变化微妙,刚中藏柔,善于守而利于近攻短打。